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国中华征求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人民人民融稳健全金融法治的银行意决策部署,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关于共和国金稿长效机制,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定法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tfszqyj@pbc.gov.cn。开征邮件标题请注明“金融稳定法征求意见”字样。求意
2.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邮寄至:北京市西城区成方街32号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邮编:100800),通知并请在信封上注明“金融稳定法征求意见”字样。中国中华征求
3.将意见传真至:010-66072754。人民人民融稳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5月6日。银行意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共和国金稿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定法健全金融法治的草案决策部署,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人民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司法部、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积极推进金融稳定法立法工作,经过深入研究论证、多方听取意见、充分凝聚共识,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金融稳定法》)。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制定《金融稳定法》的必要性
(一)健全我国金融法治体系的迫切需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法治建设,提出要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近年来,我国金融立法工作稳步推进,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基础法律为统领的多层次金融法律体系,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与此同时,金融法治建设仍然存在不足。在金融稳定方面,缺乏整体设计和跨行业跨部门的统筹安排,相关条款分散于多部金融法律法规中,规定过于原则,一些重要问题还缺乏制度规范。有必要专门制定《金融稳定法》,加强金融稳定法律制度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二)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金融风险的突发性、外溢性、复杂性、关联性强,一旦发生传染蔓延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破坏性影响。近年来,主要发达经济体普遍出台专门立法,构建统一协调的金融稳定制度架构。当前我国正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立足“两个大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有必要制度先行、未雨绸缪,建立权威高效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三)及时总结重大风险攻坚战经验,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党的十九大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和靠前指挥,各部门、各地区协作联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长期积累的风险点得到有效处置,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金融稳定基础更加牢靠。有必要总结攻坚战的有益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法律层面的长效制度。同时,针对金融风险防控工作中仍然存在的短板弱项,通过制定《金融稳定法》,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加强风险防范和早期纠正,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处置机制,明确处置资金来源和使用安排,完善处置措施工具,强化责任追究。
二、《金融稳定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金融稳定法》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着力构建维护金融稳定的四梁八柱,健全金融风险事前防范、事中化解和事后处置全流程全链条的制度安排;坚持跨部门立法,健全部门之间、央地之间的监管分工和协调合作,形成维护金融稳定的合力;坚持特别法的定位,在遵循民商事法律原则和一般规定的基础上,规定金融风险处置必要的手段措施,以高效处置风险,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金融稳定法》共六章四十八条,分为总则、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化解、金融风险处置、法律责任和附则,主要内容包括:
(一)健全金融稳定工作机制。《金融稳定法》规定由国家金融稳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国务院金融委)统筹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指挥开展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工作,重大事项按程序报批。有关部门和地方按照职责分工和金融委要求,依法履行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处置职责,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和行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发挥市场化、法治化处置平台作用。
(二)压实各方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责任。前期处置实践表明,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失效、经营模式粗放,以及部分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滥用控制权、违法违规占用金融机构资金,是导致金融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和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也需进一步落实和强化。《金融稳定法》压实金融机构及其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主体责任,强化金融机构审慎经营义务,加强对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准入和监管要求。压实地方政府的属地和维稳责任,及时主动化解区域金融风险。压实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切实履行本行业本领域金融风险防控职责,严密防范、早期纠正并及时处置风险。人民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作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三)建立处置资金池,明确权责利匹配、公平有序的处置资金安排。处置金融风险需要投入财务资源。2008年以来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均强调,处置风险要先由金融机构自救纾困后采取外部救助,减少对公共资金的依赖。《金融稳定法》坚持上述原则,首先要求被处置机构积极自救化险,主要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按照恢复与处置计划或者监管承诺补充资本,对金融风险负有责任的股东、实际控制人依法履行自救义务。同时,调动市场化资金参与被处置机构的并购重组,发挥存款保险基金、行业保障基金市场化、法治化处置平台作用。危及区域稳定,且穷尽市场化手段、严格落实追赃挽损仍难以化解风险的,依法动用地方公共资源;重大金融风险危及金融稳定的,按照规定使用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以切实防范道德风险,严肃市场纪律。
(四)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为健全我国的金融安全网,增强我国应对重大金融风险的能力水平,《金融稳定法》明确建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作为国家重大金融风险处置后备资金。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基金由向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等主体筹集的资金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组成,由国务院金融委统筹管理,用于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重大金融风险处置。必要时人民银行再贷款等公共资金可以为基金提供流动性支持,基金应当以处置所得、收益和行业收费偿还再贷款。同时,明确由国务院规定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的具体办法,为今后进一步发挥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作用留出制度空间。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与既有的存款保险基金和行业保障基金双层运行、协同配合,进一步筑牢我国金融安全网。
(五)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风险处置机制。处置金融风险需要恪守契约精神,公平保护各方合法权益,严肃市场纪律。《金融稳定法》根据处置实际需要,参考国际通行做法,新增整体转移资产负债、设立过桥银行和特殊目的载体、暂停终止净额结算等处置工具。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明确对被处置机构可以依法实施股权、债权减记和债转股,分摊处置成本。明确股权、债权的减记顺位,保障股东、债权人和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债权人和相关利益主体通过风险处置所得不低于破产清算所得。完善处置配套制度安排,与司法程序保持衔接。
(六)对违法违规行为强化责任追究。明确对导致金融风险发生、蔓延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问责,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规定金融机构及其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在金融风险形成和处置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及其相应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公职人员的失职渎职行为,依法给予处理处分,构成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人民银行
2022年4月6日
(责任编辑:娱乐)
-
来源:经济日报11月21日,以“踔厉奋发 共向未来——变局下的经济发展与金融合作”为主题的2022论坛年会在北京金融街拉开帷幕。在开幕式暨全体大会上,来自国内金融监管机构的重量级嘉宾,围绕当前经济金融 ...[详细]
-
每经编辑 杜宇据启信宝,近日,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电子专用材料制造 ...[详细]
-
苹果WatchOS 9.1正式版发布:支持未连接充电器时下载音乐
苹果今日向 Apple Watch 用户推送了 watchOS 9.1 更新内部版本号:20S75),本次更新距离上次发布隔了 14 天。需要注意的是,因苹果各区域节点服务器配置缓存问题,可能有些地方 ...[详细]
-
10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政策措施》)。《政策措施》提到,便利国际商务人员往来。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前提下,便利跨国公 ...[详细]
-
慕尼黑再保险大中华区总裁常青:坚持推动中国再保行业国际化 助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转自:上海证券报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何奎)11月23日,第四届国际再保险会议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慕尼黑再保险大中华区总裁常青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全球再保险行业的领军者和先行者,慕尼黑 ...[详细]
-
◎王彦琳 记者 汪友若继、湘财证券、、之后,渤海证券成为今年以来第5家申请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券商。今年以来,已有、证券、证券先后获得基金托管资格。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随着券商交易结算模式的发展,券商 ...[详细]
-
中国交建:前9个月新签合同1.03万亿元,完成年度目标73%
10月24日晚间,601800.SH)发布公告,1-9月,公司新签合同额为10321.61亿元,同比增长2.53%,完成年度目标的73%。其中,基建建设业务、基建设计业务、疏浚业务和其他业务分别为90 ...[详细]
-
中国建筑国际前9个月经营溢利及应占合营企业盈利合共约为98.29亿港元 同比增长17.41%
03311)公布,于2022年前9个月,该集团的未经审核集团营业额及应占合营企业营业额分别约为734.12亿港元及26.39亿港元,同比分别增长38.94%及182.28%。而未经审核经营溢利及应占合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中国基金报中国基金报 颜颖大家好,历经了昨日的惊心动魄,来一起看看今天上午的市场情况~10月25日上午,央行动作频繁,持续出手开展市场操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