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山来沪上班 沪滇劳务协作助青年就业增收
□记者 杨有宗 上海报道 机器包好的走出作助包子,一个个整齐码放在托盘中,大山滇劳一盘15个。沪上23岁的班沪独龙族姑娘迪松芳等候在流水线旁,她的青年工作是将这些托盘放置在身后的货架上。 对于上海清美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来说,业增迪松芳所做的走出作助,是大山滇劳众多生产工序中的一个简单环节。但对迪松芳来说,沪上这简单的班沪一步,也是青年她融入上海这座城市坚实的一步。 迪松芳的业增家乡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乡,距离上海有2000多公里,走出作助是大山滇劳“直过民族”独龙族的主要聚居地。这里曾经长期与世隔绝,沪上贫困现象突出。2018年底,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 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沪滇劳务协作,上海市浦东新区与云南省怒江州两地人社部门积极搭建就业平台。 据介绍,浦东新区人社部门推荐了一批适合怒江州务工人员的就业岗位,怒江州人社部门则深入社区、村居,将就业岗位送给务工人员,并开展“一对一”精准就业指导。 “来到上海,我可以赚更多的钱。”迪松芳的想法很朴实,当怒江州干部把来上海务工的信息发到微信群里时,她没有犹豫,想要抓住这个机会。 今年8月,迪松芳和自己的堂弟迪志光,还有另外两名小伙伴离开西南边陲大山,来到上海浦东,开始了在清美集团的工作。 “我现在每个月收入有6000多元。”迪松芳说。尽管现在已经熟练掌握技能,但刚开始工作时,迪松芳还是花了不少时间适应。“害怕摆放慢了,影响别人工作,总想做得更好。” 为了帮助独龙族员工尽快适应,清美集团也想了很多办法。“我们把一道工序拆分成两到三个环节,新来员工只需要做其中一个环节即可,降低了难度。”清美集团人力资源中心总监赵建琛说。 目前在清美集团工作的少数民族员工,除了独龙族,还有白族、彝族等。和迪松芳一样,他们一开始大多数从事包装、分拣、搬运等难度相对较低的后道工序。 随着员工逐步适应,清美集团还会培养他们从事面点等前道工序。清美集团党委副书记征伟德说:“一方面,我们希望他们能成为技术骨干;另一方面,也希望他们中能成长起一批管理者,更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截至目前,浦东新区已接收怒江州务工人员200多人,入职企业包括清美集团、松下微波炉等。 工作上逐渐得心应手,迪松芳和小伙伴们也想更深入地了解上海这座城市,闲暇时到外滩、转一转、看一看。她说:“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监管政策再趋严,婴幼儿奶粉迎新版生产许可审查细则
- 苹果官网优惠引发争议后,库克的回应来了!
- 银行理财子二季度持仓出炉 权益类产品大幅扭亏为盈
- 数字人民币时代隐私更安全
- 百度第三季度营收325亿元 Non-GAAP净利润59亿元
- 俄罗斯6月GDP同比下降4.9% 专家称还将继续下滑
- 周鸿祎回应“炮轰”微软抄袭:本质上是惺惺相惜
- 环球市场:德国拟征收天然气附加税 印度首艘国产航母交付海军
-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因病去世
- 山西寿阳:织密网格,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 尾盘:美股继续攀升 道指上涨370点
- 每日优鲜还能撑多久?
- 上市银行高管增持自家股票为哪般
- 一女学生被多人掌掴,甘肃甘谷通报
- 黄润中:中小银行要从六个方面规划数字化转型
- 大手笔加码金融业务!携程旗下重庆网络小贷公司增资至50亿元
- 印尼防长表示印尼很荣幸同中、美成为好朋友,外交部回应
- 国家反垄断局:竞争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成效
- 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提速 充分激发潜能
- 北京青年报:在“最透明”的高报系统里博弈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