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恒: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密集出台 市场望加速复苏
中新经纬6月1日电 题: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密集出台 市场望加速复苏 作者 罗志恒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研究院院长 受到疫情影响,恒汽2022年汽车产业发展遭遇“逆流”。车消策密场望多家车企停工停产,费刺复苏除了上汽、激政集出加速特斯拉等,台市其他地区如广汽本田、罗志广汽丰田也出现了被动停工停产的恒汽现象。但从中长期来看,车消策密场望疫情影响终将消退,费刺复苏叠加新一轮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密集出台,激政集出加速汽车产业将逐步回归正常轨道。台市 国内汽车市场的罗志发展格局 从整体看,中国是恒汽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产销规模位列第一,车消策密场望近年来虽有波动,但保持了稳中有增的发展态势。2021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增长3.4%和3.8%,结束了三年的平台调整期,增速企稳回升。2022年疫情再度对汽车市场产生较大冲击,政策护航下汽车行业现在已进入复苏周期。 从汽车耗能结构看,新旧能源分化显著,绝对量上燃油车仍是消费主力,但新增乏力;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油换电”不断提速。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传统燃油车销量为2275.4万辆,同比减少5%;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5%。新能源汽车全年渗透率13.4%,增长8个百分点。 目前看,新能源汽车以纯电动为主,纯电动车占比超过80%,同时市场呈“哑铃状”结构,中端市场仍具潜力。 区域上,限购的特大城市依然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主力,但近两年需求趋稳,销量增速和占比有所下滑,而未实施限购的大中型城市、县乡市场的销量占比逐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在非限购地区的快速渗透,反映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从政策驱动逐步转向市场驱动。 从品牌结构看,国潮当红,合资式微,自主品牌强势崛起,造车新势力呈“千帆竞发”的多元发展格局。自主品牌的崛起主要得益于新能源市场渗透率的大幅提高。 从未来发展看,过去十年世界汽车产业竞争格局较固化,自主品牌难与老牌车企比肩,但随着全球减碳的深化,叠加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产业格局面临重塑,部分自主品牌有望实现变道超车。 影响汽车消费的主要因素 汽车作为传统的大宗消费品,主要受到人口结构、收入水平、消费意愿、市场政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商品等因素的影响。 第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上升,或将抑制汽车消费需求。但人口是慢变量,且老龄化引致了增换购需求,对汽车消费的抑制作用整体有限。 第二,收入水平越高,未来预期收入越高,汽车消费越多,全社会汽车保有量也越多。 第三,消费意愿强弱决定了收入转换为消费的程度,其背后是收入分化问题。疫情导致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意愿大打折扣,收入更多转换为预防性储蓄,表现为社会边际消费倾向下滑;而高收入阶层消费影响较小,甚至出现报复性消费。 第四,汽车消费受短期政策影响大,如财政税收、货币政策和限购政策。一是近十年购置税刺激和退坡几乎是汽车销售趋势性波动的主线。二是货币政策对汽车消费产生影响,汽车销量与M2(广义货币)同比增速较一致。三是过去部分城市出于缓解拥堵、治理污染的考虑采取了汽车限购政策,或对汽车消费空间产生挤压,但长期看限购政策将逐步放宽,政策将从购买管理转向使用管理。 第五,长期看,城市道路交通的不断优化,公路网络的深入蔓延,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的完善,停车位等配套设施的丰富将改善汽车使用环境,对汽车消费形成正向促进。 第六,微观主体对于某一商品的消费需求很大程度上受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与互补关系影响。就汽车而言,对其影响最大的当属住房消费。 综上,我们对未来汽车消费有以下四点判断: 第一,人口结构对汽车消费的影响有限,人口基数仍将对汽车消费提供支撑。 第二,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收入结构的加速优化,汽车保有量将不断趋向发达经济体水平,汽车消费的增长空间仍然巨大。 第三,2022年“稳增长”政策的效力将逐步显现,宽货币逐渐向宽信用传导,促消费政策落实落细,地产的挤出作用减小都将对汽车消费形成支撑,提高汽车销量。 第四,疫情只是短期扰动,中国汽车产业仍处于景气向上周期,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产业链节点加速完善,2022年自主品牌崛起的逻辑仍将持续演绎,汽车市场有望加速复苏,并再度迎来产销两旺局面。 未来,有三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其一,“缺芯少电”短期难以根除,中长期或产生链式反应。2022年芯片、电池仍将保持供需紧平衡状态,缺芯直接导致交付延迟,少电直接导致新能源汽车提价,两者共振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鉴于此,政府和车企层面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并引发出两种行为模式的变化。应持续关注芯片供应链情况,锂、钴、镍等矿石原材料的价格走势。 其二,乘用车制造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可能与自主品牌产生更大竞争。 其三,供给端技术的发展与突破,重点关注八个方向。一是内燃机技术研发和性能提升。二是混动技术的深化发展。三是轻量化的发展与应用,一体化压铸技术的趋势。四是新体系、新结构的动力电池以及电池的安全性。材料层面关注三元正极高镍化、单晶化趋势,铁锂材料金属掺杂的趋势,硅碳负极材料的应用情况,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的进展,4680电池的应用;结构层面关注CTC(Cell to Chassis)技术的发展。五是电动车网联化的进展,包括测试道路的开放,上位法的不断完善。六是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应用。七是智能化推动汽车电子架构颠覆性变革,关注域控制器、智能座舱。八是换电模式推广应用。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特斯拉为什么总是“刹车失灵”
- 网曝苹果系统大量偷跑用户流量,有网友多达几十个GB!苹果:确属异常,但无需担心隐私泄露
- 四川芦山发生6.1级地震,雅安消防已集结出动前往震区
- 海南体彩管理中心:视频电子即开游戏不涉及互联网销售,销售仅限在实体店内
- 普华永道思略特合伙人徐沪初: 智能汽车时代车企将面临业务重构
- 中国是“南太稳定的破坏者”?中国驻萨摩亚大使严厉驳斥!
- 北京疾控:疫情还未结束,成果还需巩固,容不得丝毫麻痹松懈
- 英国防部::俄军逼近北顿涅茨克市中心 或占领过半区域
- 欧洲央行鹰派官员支持12月加息75基点 缩表即将启动?
- 人保财险复工:多位老年人来办理业务
- 5月22日至5月31日,北京治愈出院人数远高于感染者人数
- 美媒:人民币卢布月交易量3个月猛增1067%
- 推动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 纯电SUV引领者上市 比亚迪2022款唐EV售价27.98万元起
- 收评:港股恒指跌0.56% 君实生物跌超14%贝壳涨13%
- 2022年6月2日涨停板早知道:七大利好有望发酵
- 贵阳银行招标疑云再起:易鲸捷独吞4.2亿数据库大单,项目仍未上线
- 杭州一山姆会员店规定促销员“上厕所次数”?官方回应
- 中方有关倡议得到太平洋岛国的积极响应和普遍支持
- 民航局:国内客运航班补贴政策实施正常 效果逐步显现
- 搜索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