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等教育解局:高教规模不断扩大 产教融合持续深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凌晨 西安报道
随着2022年高考落幕,西部备受期待的高等高教规模招生季即将开启。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解局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高校数量、不断教师数量抑或在校生数量来看,产教持续中西部均占据半壁江山。融合正因此,深化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受到诸多关注,西部包括相关高级别政策的高等高教规模支持与顶层规划的亮相。
比如去年12月,教育解局教育部召开的不断新闻发布会中便明确提到,“十三五”期间,产教持续新增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39所,融合促使中西部高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深化土地、西部编制等支持大幅提高,中西部省部共建高校经费大幅增长,总计超500亿元。
“相比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高等教育投入不足问题早已存在。”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端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向好、高等教育投入的增加,这部分增量资源一定程度上会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此外,近年来,党中央对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作出重大部署,强调要有效激发中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动形成同中西部开发开放格局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
在政策与资金双向支持下,西部高等教育正逐步破局。
西部高等教育规模扩大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1193万人,比2021年增加115万人,无论净增长人数或总人数均创下历史新高。
事实上,多个西部省份高考人数也保持了同样的上涨趋势。
以四川省为例,2022年高考报名人数达77万人,相比2021年增加7.2万人,增幅超过10%。同时,其近三年高考报名人数均呈上涨趋势。
此外,据陕西省教育考试院数据,今年全省报名人数约31.30万人。相较去年,今年新增10139人。
“全国来看,高等规模教育规模均有扩大。尤其相较东部地区,中西部高校招生数量在不断增加。”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其实近两年部分东部地区高校的中西部生源数量也在下降。一定程度上,这样能促使高等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陕西省教育厅获悉,2021年全省共有各类高等教育学校111所,比上年增加1所,增长0.91%。
普通本专科招生373295人,比上年下降3.78%;在校生1283340人,比上年增长6.06%;毕业生291873人,比上年增长0.08%。
上述数据增幅并非特例,从过去十年来看,陕西省高等教育升温趋势明显。过去十年中,陕西高等院校由98所增长至111所,在校生由137.6万人增长至198.1万人,高考录取率稳定在8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60%。
同样作为西部高等教育重镇,四川省统计局也发布了相关数据。据悉,截至2021年底其拥有普通高校134所,较2016年增加25所;在校学生192.1万人,增加47.4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4.18%,提高17.29个百分点。
产教融合持续深化
“人随产业走”是必然趋势。如何让西部高等教育毕业生扎根本地,产业发展及相应学科匹配成为解局关键。
以陕西省为例,面对“双碳”目标及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陕西新增碳中和、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健康中国等相关学科292个、专业659个,优化更新的学科专业数占比近40%。
陕西省政府官网显示,过去十年,全省高校累计培养毕业生337万人,72.1%的毕业就业生扎根西部和基层。
“科教、产教融合是决定高等教育能否反哺当地的关键因素之一。”张端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高等教育和产业发展要有充分的融合度,这样人才培养才能更好匹配当地经济发展以及产业人才需求。”
事实上,在此前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中也提到,各地要由紧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小逻辑,转到更主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要在国家战略和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谋划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全面振兴发展。
张端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人力资源是自由流动的,要想高等教育产生相对充分的当地就业,重要前提便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能与当地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人随产业走,城因产业兴。不仅是陕西,多个西部省份开始结合自身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综合考虑地理、交通、产业、文化和自然禀赋的因素,对高校学科进行优化与调整。
截至目前,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围绕本省“5+1”现代产业、“4+6”现代服务业和“10+3”现代农业布局本科专业点2322个;高等职业院校2021年增设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社会民生急需的高职专业点529个,较上年增长86%;淘汰与产业匹配度不高、过时过剩的陈旧落后专业点161个。
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全省高校毕业生留在四川就业的比例稳定在60%左右,留川就业毕业生累计124.9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2016至2020年五年间,四川省高校每年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均超过10万人,为基层建设发展提供大量人才支撑。
“毕业生以省会城市为核心,散布到省内其他城市,这相当于为一个省份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注入新鲜血液,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最坚实的人才基础。”一西安高校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实际上,高等教育反哺本地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毕业生当地就业,通过人力市场检验高等教育是否与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匹配。”
教育部数据显示,目前,西部高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新增本科专业布点数1万余个,新增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草业科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粮食工程、藏药学、资源勘查工程、边防管理等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急需紧缺专业。
(责任编辑:综合)
-
邬贺铨院士:工业5G应用技术仍需改进 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考虑直接“上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实习生 莫予滴 武汉报道11月19日-21日,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湖北武汉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大会期间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的专访,并对三 ...[详细]
-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广东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广东省湛江市监委对湛江海关原党委委员、副关长郑伟明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经查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9月7日晚间,一则公告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公司将与再度合作,启动碳酸锂合资项目。据悉,此次合作也是继去年宁德时代入股龙蟠科技子公司常州锂源之后,两 ...[详细]
-
参考消息网9月8日报道 香港《东方日报》网站9月6日发表文章,题为《强美元剑指亚洲 稳人民币共济同舟》。文章指出,全球货币战已进入新阶段,强美元对全球造成的伤害愈大,去美元化的反弹亦会愈大,势必加快全 ...[详细]
-
来源 国际金融报 随着个人养老金相关配套政策密集出台,公募基金积极备战个人养老金业务,多家基金公司旗下养老目标基金被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名录。为了更好地满足个人养老金投资理财需求,Y份额持续扩容。11月 ...[详细]
-
转自:北京商报腾讯入股外资变合资后,三星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星财险”)再迎重大变局。9月5日,三星财险公告称,吉庆燮辞去总经理职务,并指定任汇川担任公司临时负责人,代行总经理职权。业内人 ...[详细]
-
9月1日,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首场论坛——2022汽车资本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众所周知,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碳达峰”“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之路。而新能源汽 ...[详细]
-
本文来自太平洋电脑网近日,有外媒相关人员表示图丽Tokina或将与本月14日推出一枚全新自研的APS-C画幅的广角变焦大光圈镜头。这颗镜头初步定名为:TokinaATX-M11-18mmF2.8以下是 ...[详细]
-
为满足金融机构临时性流动性需求,2022年8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6.84亿元,期限均为隔夜。期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4.81亿元。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发挥了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有利于 ...[详细]
-
意料之中,苹果又鸽掉了AR眼镜。尽管此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就曾预测苹果AR/MR头显将于2023年1月发布,但是在发布会之前,苹果留下了一个“One More Thing”的悬念,吊足了人们对于苹果AR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