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重工半年揽10.6亿订单 深耕主业近六年投6.35亿研发
炒股就看,金鹰近年权威,重工主业专业,半年及时,揽亿全面,订单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深耕
来源:长江商报
(301048.SZ)再次从实控人手中揽获大单。投亿
1月3日午间,金鹰近年金鹰重工发布公告,重工主业近日,半年公司与公司实际控制人国铁集团、揽亿公司关联方集中签署了8项重大销售合同。订单8项合同金额合计约为3.95亿元(不含税),深耕约占公司2021年经审计营业收入总额的投亿12.95%。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金鹰近年持续从实控人手中揽获订单,金鹰重工2022年下半年共计签署15项合同,金额共计10.57亿元。
作为国铁集团旗下第一家在深交所上市的企业,金鹰集团资质齐全。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产品型号合格证46项,制造许可证38项,维修许可证25项,是行业内许可资质最多的公司。
与此同时,公司持续投入研发,2017—2022年前三季度,六年不到的时间里金鹰重工累计投入研发费用6.35亿元。
频频揽获实控人订单
1月3日午间,金鹰重工发布公告,近日,公司与国铁集团、大秦铁路集中签署了8项重大销售合同。8项合同金额合计约为3.95亿元(不含税),约占公司2021年经审计营业收入总额的12.95%。由于国铁集团为金鹰重工实控人,大秦铁路为公司关联方,因此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事实上,2022年下半年,金鹰重工关联交易频频,不断从实控人手中揽获订单。其中,去年8月29日,金鹰重工公告与实际控制人国铁集团控制的中铁集团签署了重大销售合同。两项合同金额合计为2.04亿元;去年9月27日,金鹰重工再次公告,与实际控制人国铁集团签署了重大销售合同,五项合同金额合计4.58亿元。
以此计算,近半年来,金鹰重工共计签署15项合同,金额共计10.57亿元。反映在财务面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大幅增加82.77%至13.56亿元。
为何会持续出现关联交易?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这主要是由于金鹰重工所处行业的特殊性。
据了解,金鹰重工母公司为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对金鹰重工持股比例达到60%,其是国铁集团管理的18个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之一,成立于2005年5月18日,也就是说,金鹰重工的最终控制方是国铁集团。
而金鹰重工作为轨道交通运维设备及服务的提供商,主要为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客户提供轨道维修及养护等工程装备,其中铁路领域的销售收入主要来自于向实际控制人国铁集团及其下属公司的销售,该销售构成关联交易。
由于铁路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公司的主要关联方国铁集团在中国铁路运营管理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导致金鹰重工的关联交易占比较高。
根据金鹰重工2022年半年报,公司的应收账款或合同资产有31.17%及0.09%源于应收账款余额或合同资产前五大客户。不过,作为领先的轨道工程装备产品供应商,金鹰重工主要客户为铁路运营单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轨道交通建设施工单位或设备总承包商等,客户大多信用良好,资金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的履约能力。
许可资质、技术实力行业领先
公开资料显示,金鹰重工1958年成立,总部位于湖北襄阳,公司主要从事轨道工程装备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维修业务。2021年8月18日,金鹰重工正式在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国铁集团旗下第一家在深交所上市的企业。
2017—2022年前三季度,金鹰重工分别实现净利润8385万元、1亿元、1.69亿元、1.94亿元、2.42亿元、1.71亿元。
作为国铁集团旗下第一家在深交所上市的企业,金鹰集团资质齐全。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产品型号合格证46项,制造许可证38项,维修许可证25项,是行业内许可资质最多的公司。
2017—2022年前三季度,金鹰重工研发费用分别为1.56亿元、9426万元、9610万元、7596万元、1.38亿元、7533万元,六年不到研发合计投入约为6.35亿元。
金鹰重工在半年报中表示,国内专业从事轨道工程装备的竞争企业包括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宝鸡中车时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与江苏今创车辆有限公司等。相比于国内行业内竞争企业,公司在产品资质许可数量、技术实力等方面均存在较大优势。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共拥有发明专利40项、实用新型专利191项、外观专利5项;共获得12项铁道科技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及7项襄阳市科技进步奖;共获得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18项局级科技成果鉴定及2项市级科技成果鉴定;通过1项国家级项目科技评价。
如今,金鹰重工是全国首个同时拥有铁路自轮运转特种设备L2与L3类驾驶员资格实作考试的考点。在铁路领域,公司是国铁集团系统内唯一取得相关产品型号合格证和制造许可并能够研制并生产轨道工程装备的企业。
(责任编辑:娱乐)
-
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数”览: 挂牌展示企业合计4584家 累计融资266.51亿元
本报记者 昌校宇近年来,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相关政策持续加码。例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激发涌现一大批 ...[详细]
-
11月22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罗氏(RHHBY.US)递交了玛巴洛沙韦干混悬剂的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据了解,玛巴洛沙韦片在中国曾被纳入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并于2021 ...[详细]
-
国家能源局今天2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5.0亿千瓦,同比增长8.3%。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5亿千瓦,同比增长16.6%;发电装机容量约3.6亿千瓦,同比增 ...[详细]
-
瑞银发布研究报告称,首予09618)“买入”评级,预计2022-25年盈利复合增长率为27.4%,目标价275港元。该行认为,京东可受惠于更多支持性的宏观政策,加上拥有多元化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与大型 ...[详细]
-
破解“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等转型难题 为中小企业插上数字化翅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近期,工信部、财 ...[详细]
-
11月22日消息,复旦大学发布保险app用户隐私保护报告,复旦大数据研究院团队选取 52 家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所发布的保险公司主要使用的 App、保险中介和部分参与惠民保业务健康管理公司的 App 作为 ...[详细]
-
在今天22日)上午举行的2022年论坛年会上,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肖远企表示,目前我国约有3亿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成为新市民,在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上,银行业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详细]
-
来源:今日建行11月18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证监会发布首批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销售机构名录,获准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首批销售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 ...[详细]
-
来源:北京商报随着半年报出炉,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2年中期业绩尘埃落定。8月30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022年上半年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归母净利润1220.27亿元,同比降低15.09%,日均赚约 ...[详细]
-
记者 | 唐俊11月21日,国铁吉讯官方发布消息,APP“掌上高铁”正式更名为“国铁吉讯”。国铁吉讯公司成立于2018年7月,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吉利、腾讯三方的合资公司,由国铁集团下属公司控股,主要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