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金融数据超预期回暖 中长期信贷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
5月金融数据有所回暖,月金预期但仍需进一步改善结构。融数6月10日,据超央行发布2022年5月金融统计数据。回暖
数据显示,中长振5月末,期信求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1%,贷需待进已是步提三连升,并创下2020年7月以来新高。月金预期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4.6%,融数较上月有所回落。据超社融存量为329.19万亿元,回暖同比增长10.5%,中长振主要是期信求信贷和政府债券支撑。值得一提的贷需待进是,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3920亿元。
M2增速三连升,社融同比增长10.5%
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5月金融数据表明,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效果显现,但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不够理想,说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偏弱。下一阶段,要进一步落实好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要求,大力提振有效需求,优化信贷结构,着力推动中长期信贷增长,加快改善预期,提振信心,促进经济尽快企稳回升,运行在合理区间。
具体来看,5月M2余额25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2.8个百分点。从2022年3月起,M2增速一直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已是三连升。其中,2~4月增速分别是9.2%、9.7%、10.5%。
同时,M2的11.1%增速,与2020年4月、5月、6月数据持平,创下2020年7月以来新高。
温彬分析,M2增速创新高,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流动性水平相对充裕,央行4月25日降准,上缴结存利润,释放长期资金;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5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3920亿元,加大了信贷派生力度。二是财政支出加快,5月财政存款新增5592亿元,同比少增3665亿元,相当于降低了货币回笼力度。三是去年5月M2增长8.3%,基数较低,也对5月M2增长形成一定贡献。
5月M1余额64.51万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个和1.5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55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当月净回笼现金80亿元。光大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M1放缓,M0同比增速强劲,反映国内经济活动明显增强。这主要是M1增速与企业活期存款有关,M0与日常现金交易活动有关。但M1回落,不及预期,与5月楼市销售整体复苏不及预期有关。”
5月社融增速有所回升。数据显示,2022年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9.19万亿元,同比增长10.5%,较上个月增长3个百分点。当月,社融增量为2.7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399亿元。从各细项来看,主要支撑项是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分别多增3936亿元、多3881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表示,由于财政部要求今年新增专项债须于6月底前“基本发完”,5月专项债发行节奏再度加快,带动当月政府债券融资多增。其他分项中,去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期到期后,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压降效应缓解,5月这两项同比分别少减276亿和676亿,对新增社融的拖累效应减轻。
展望未来,王青判断,6月面临季末,金融数据会有季节性冲量,加之稳增长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特别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量将进一步显著扩大,单月发行规模有望破万亿,预计6月金融数据会继续有较为强劲的表现,从而打破年初以来“一起一伏”的规律。这意味着接下来宽信用进程将加速推进,特别是各项贷款余额增速有望持续回升,进而为下半年经济增长动能转强提供重要支撑。
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3920亿元,结构偏弱
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3920亿元。“这反映国内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明显回暖。”周茂华指出,一是国内生产生活加快恢复正常,经济活动回暖带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二是国内积极财政和货币政策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
从新增人民币贷款的结构看,居民部门仍然是同比少增,但幅度已减小;企业部门贷款由上月的同比少增转为同比多增,但票据冲量明显。
5月住户贷款增加2888亿元,同比少增334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84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47亿元。而4月同比表现为减少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温彬表示,“短期贷款比去年同期小幅多增34亿元,反映出疫情对消费的制约缓解,消费贷款有所恢复。中长期贷款比去年同期少增3379亿元,说明购房需求仍然偏弱。”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53万亿元,同比多增729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64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551亿元,票据融资增加712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461亿元,同比少增163亿元。
“5月企业贷款投放力度明显加大,但期限结构仍延续短期化特征。”王青分析,随疫情冲击缓解,经济修复过程展开,前期受到抑制的贷款需求经历一个释放过程,加之政策面加力推动银行扩大信贷投放,5月新增贷款总量大幅回暖,但结构依然偏弱。当月企业短贷和票据融资合计环比多增近1.03万亿,同比多增8911亿,而企业中长期贷款环比仅多增2899亿,同比则延续少增,少增977亿。
他进一步指出,这一方面反映近期疫情反复、楼市下行背景下,企业投资信心不足,中长期贷款需求萎缩,企业主要依靠各类短期借款来缓解阶段性的流动性压力;另一方面,目前银行风险偏好较低,也更加倾向于向企业发放风险较小的短期贷款或者通过票据冲量来满足监管要求。另外,近期监管层加大力度推动银行增加对小微企业贷款,而且小微企业贷款期限也以短期为主。
在周茂华看来,5月金融数据释放内需复苏积极迹象,但居民和企业中长期信贷融资需求偏弱,处于恢复阶段。其中,企业新增贷款同比多增的贡献来自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反映企业融资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目前国内经济稳增长压力较大,面临的内外环境较复杂,国内稳健货币保持偏松格局,为实体经济恢复提供有力支持。但货币政策需要平衡好稳增长、防风险和促改革关系,并对输入通胀和发达经济体政策转向潜在外溢影响保持警惕。
(作者:边万莉 编辑:包芳鸣)
(责任编辑:时尚)
-
中新经纬11月22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微信公众号22日消息,11月21日16时22分,河南省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厂房发生火灾。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38人死亡,2人轻微伤送医救治。接报后,应急管理部持 ...[详细]
-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26日发布通知称,将于2022年6月13日起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新增期权品种。通知称,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新增普通美式期权及其组合交易、亚式期权;银行间外币对市场新增普通美式期权及其组合交 ...[详细]
-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近日印发《关于2022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通知》明确从2022年1月1日起,为2021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 ...[详细]
-
复工复产声声催,小区大门紧紧关?我们给上海50个居民区打了电话,发现“能进能出”的只有…
来源:新民晚报随着上海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向好,复工复产复商模式已渐渐开启。出小区到底怎么出?复工后能否“点对点”每天闭环往返?今天,新民晚报记者随访了50个小区,其中有5个小区在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 ...[详细]
-
奢侈品牌Maison Margiela深度定制:三星推出Galaxy Z Flip4限量版
近日,三星电子宣布与巴黎奢侈品牌Maison Margiela深度合作,推出首款联名新品:三星Galaxy Z Flip4 Maison Margiela限量版。这款限量版机型在外观上均进行了深度定制 ...[详细]
-
月饼粽子新国标修改!包装最多不超3层,体积缩减42%-58%
月饼和粽子的包装层数,最多不超过三层;售价100元以上的月饼和粽子,包装成本占售价比例调减为15%;月饼不应与其他产品混装,且包装材料不得使用贵金属和红木。今日5月26日)下午,市场监管总局召开新闻发 ...[详细]
-
美称若伊核协议无法达成将强化对伊制裁,外交部:美方明知犯错却不思悔改
5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美国总统伊朗事务特使马利25日在国会证词中称,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恢复履约谈判前景黯淡,如协议无法达成,美将强化对伊制裁,并与以色列等地 ...[详细]
-
深圳出手!买新能源车最高补2万,增投2万个燃油车指标!这个股票10连板
日前,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五部门印发了《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该措施从汽车、电子产品、家电、文体旅游、大宗商品等方面的消费给予了相关鼓励措施,旨在激发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提 ...[详细]
-
提高居民养老保障水平,个人养老金如何发力?——来自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的观察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 题:提高居民养老保障水平,个人养老金如何发力?——来自2022论坛年会的观察新华社记者谭谟晓、陈旭前不久,《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正式发布,引发广泛关注。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 ...[详细]
-
天键电声IPO研发投入远逊同行:业绩依赖单一大客户 外销受俄乌战争影响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时代周报作者 | 余桂柳目录一、商业模式 一)、耳机产品是拳头产品 二)、经营模式以贴牌为主 三)、销售模式:直销为主,近9成收入来自境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