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回应“小米产业链IPO受限”系谣言,投行专家:重点是信息披露与风险揭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日前,证监专家重点市场有传言称,应小业链谣“监管层对当前科创板、米产创业板在审涉及小米产业链的限系信息项目做了排查,涉小米产业链IPO政策受限”。投行 3月29日,披露证监会对这一传闻正式做出回应,风险直指该内容“失实”。揭示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我会关注到部分自媒体有关小米代表的证监专家重点产业链IPO政策有重大变化的文章。对此,应小业链谣我们明确表示我会未对小米产业链相关企业出台IPO限制性政策,米产也未开展专项排查。限系信息我会坚持市场化、投行法治化方向,披露依法依规开展发行上市审核注册工作,风险依法公平对待各类企业,确保政策预期稳定。希望市场各方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 当天,微博名为“小米公司发言人”的官方账号也发布声明,称将对“恶意造谣诉讼到底”。 小米公司发言人官微表示:“近日,我们发现有自媒体针对我司生态链及相关投资业务发布了大量歪曲捏造、毫无根据的不实谣言。经查,该自媒体背后操作者凌建平长期对我司持续进行造谣抹黑,误导公众对我司的认知,损坏我司形象。在此之前,我司已对其提起诉讼,将于近期开庭审理。对于这类恶意造谣,刻意曲解的抹黑攻击行为,我们将坚决诉讼到底,用法律武器维护我司合法权益。” 在消息发布后,小米股价直线拉升,截至记者发稿时跌幅收窄至2.76%,此前曾一度跌超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这起传闻起源于3月下旬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张截图信息,截图信息指出“科创板、创业板在审涉及小米产业链的项目做了排查,包括是否有小米投资以及是否存在投资后拉动业务和扩大销售等行为”,并提及某“给小米手机做摄像头镀膜业务的在审企业应要求撤材料”。 但是,记者查阅沪深交易所官网发现,3月21日至今,科创板和创业板分别有2家、4家企业IPO终止,但均非与小米有关联的“镀膜业务”企业。 多名市场人士也对记者分析指出,该消息并不属实。 资深投行人士、前保荐代表人王骥跃对记者分析指出:“(拟IPO企业与投资人之间)产业联动正常,但确实也应该担心(投资方)只是短期扶一个,减持完换下一个扶。给订单和不给订单,差距太大了。尤其是交易比例大的,核心还是(看投资者人)带来的业务量有没有持续性,是不是为了上市协助冲业绩,影响有多大。” “充分披露清楚了,风险提示到位了,解决方案清晰了,这并不是一定成为问题的。”王骥跃进一步表示。 一名资深股权投资人也认为,企业的价值不在于他的某一个股东是谁,谁也无法长期依赖一个“牛”股东,终究是看这家企业在产业链的定价控制能力。 (作者:杨坪 编辑:朱益民)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MSCI中国指数季度调整9月1日生效 业界认为年内外资将持续流入A股
- 农夫山泉论文式回应虚假宣传质疑
- 贝壳李文杰:二手房“至暗时刻”已经过去 市场处于复苏爬坡阶段
- A股上半年收官!后市何去何从?大消费全线爆发,核心资产有望先行突围?价值和成长,下半年谁占优?
- 信利国际11月22日斥资1349.07万港元回购1000万股
- 安域亚洲延期刊发2022年全年业绩 继续停牌
- 福建舰之后,是否会建造更多大型航母?国防部回应了!
- 传黑石投资的软件公司IBS已秘密申请在美上市 估值或超20亿美元
- 人民银行谢丹:正积极推动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法律修订工作
- 特斯拉(TSLA.US)Q2交付量公布在即 25万是市场情绪荣枯线
- 海南澄迈特色农产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签约订单1.3亿余元
- 说好收益增强策略,却一年巨亏18%!这家国际大行被罚
- 贾跃亭造的新车又要延期!法拉第未来三季度净亏收窄至1亿美元
- 《老友记》联合主创考夫曼为剧中缺少有色人种道歉:捐款400万美元
- 清华教授带队,头顶光刻机第一股光环,华卓精科是蹭概念还是真科技?
- 中国华融完成转让所持华融湘江银行40.53%的股权
- 安徽蚌埠农商行遭法院执行 曾因不给代理费与律所对簿公堂败诉
- 《2022国家强农富农惠农政策专刊》出版
- 广东探索“保险+气象”合作,气象指数保险产品体系将扩围
- 上半年收官,数据告诉你:中国股市竟然这么猛!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