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从严审核核酸企业上市,IVD行业兼并购热潮前夕布局下沉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唯珂 广州报道 核酸检测企业拟扎堆上市引起关注,监管而整个IVD(体外诊断)行业却仍需寻找“新动能”。从严 11月21日,审核上市市场上交所、核酸深交所分别发布《上交所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企业前夕《深交所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行下沉均表示从严审核核酸检测企业科创属性和可持续经营能力,业兼释放出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并购布局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的热潮态度。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监管本年度截至11月12日,从严目前提交上市申请的审核上市市场“核酸检测”概念企业包括、达科为、核酸致善生物、企业前夕瑞博奥、行下沉菲鹏生物等5家企业。其中达科为于10月14日提交上市注册申请,康为世纪于10月25日登陆科创板上市,目前市值45亿元。 华南某一级市场投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疫情对体外诊断行业影响大,但行业发展终会回归常规业务赛道,不仅仅是业务层面需要不断开拓,企业也纷纷开始寻求资本手段提升兼并购的能力,以确保各自能处在不败之地。 阶段性红利褪去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发展,核酸检测行业也走到了一个岔路口,应收账款增加,利润率持续下跌,海外市场萎缩都成为现阶段的现实问题。 在近期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由于受到全球防控政策变化的影响,公司基于新冠相关的业务总体收入较2021年同期基数有所下降。 多家企业在核酸检测业务方面的收缩,都表明单一、乏力的新冠产品无法支持企业的持续发展。 此外,核酸检测价格的不断下跌,也使得企业的毛利率大幅度下降。 目前,各地核酸检测收费标准仍参照国家医保局2022年5月25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降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价格的通知》:各省份要将单人单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16元;多人混检统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5元。同时,多人混检按照不高于每人份3.5元的标准计费。 巨丰投资高级投资顾问赵喜龙向媒体表示,核酸检测价格仍有降价空间。 目前检测技术十分成熟,各大检测机构具备较好检测能力。从成本端看主要是被人工成本占据,原料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预计混检检测成本仍会下降。 而今年3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的通知》,提到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将抗原检测作为新冠疫情防控的重要补充手段。 浩悦资本资深合伙人李逸石认为,目前无论是抗原检测,还是核酸检测,与新冠相关的投资都已趋冷,试剂盒相关的企业盈利已经不能与往昔的水平相提并论。 价格和利润收缩,核酸检测本身仅为IVD行业的一个细分业务板块,未来长远的发展必然需要回归到整个行业其他常规业务的布局上。而与核酸检测相关的IVD行业也将迎来转型期。 有从事海外出口试剂检测的厂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面对回落的业绩其实早已有所布局,从海外市场的情况来看,新冠检测回归常规业务是每个出口公司已经共同面临的现实。行业发展的岔路口早晚要来,企业端必须做好准备。 下沉市场能否成新动能? “对标海外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体外诊断的行业集中度并不算高。海外的情况是一个专家型的IVD公司,在某几个技术项目上取得成功,比龙头公司还要突出,但龙头企业晚一两年也会跟,再铺开,中小公司就会形成压力。因此国外的发展趋势是,不断有小创新公司出现,但是不断被收购。而国内市场也在向相同方向发展,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相关企业都亟需抢占上市先机、登陆资本市场了,但强监管的信号也非常明确,留给后来者的时间不一定会更多,强者恒强或成为趋势。”某一级市场医药行业研究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华南某体外检测行业资深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日本的医院有三分之二的检测项目均为外包给第三方机构,医院集中急诊和科研需要的检测。回到国内市场,相关第三方检测公司更需要去寻找新的平衡点。从短期来看,各类体外检测项目收费价格往下降对企业端必然有影响,但长期来说是更好的事情。”他认为,行业洗牌加剧可能会使检测行业越来越集中,这也与海外检测行业的发展规律相一致。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检测行业往往都会集中在两三家龙头。而其他中小企业则靠创新发展,进行细分领域的突破。 资本市场积极寻找“活水”之外,业务端相关企业也在加速寻找新动能。 从目前来看,部分检测企业已在大力加码特检业务,推广除新冠以外的各类业务管线。 根据的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其常规业务(不含新冠)增长持续向好,毛利率超48.61%,同比增长4.65个百分点,特检业务(不含新冠)占比超过了50%并持续提升。 在今年8月份的一次交流会上,金域医学管理层曾表示,“对于金域医学而言,随着公司特检业务提高,高端项目比重进一步加大,未来利润主要来自特检,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而近年来受新医改政策鼓励、经济发展水平增长、人口总数以及老龄化人口持续增加、降低医疗成本及资本的驱动,第三方医学诊断业务需求未来也将持续增加。 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有、、金域医学、、、华大基因等。迪安诊断在三季报中表示,诊断服务业务快速增长,实现收入98.7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7%,剔除新冠业务收入为34. 8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 除了围绕上下游产业链持续打造自身业务生态,IVD企业也开始向下沉市场延伸。 一方面,价格为IVD企业进军下沉市场的优势。另一方面,集采政策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通过核酸检测,不少IVD企业与县、乡、镇医疗机构和第三方企业建立了信任关系,”华南体外诊断行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些IVD企业也借此契机向下沉市场扩张。” 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可以极大补充基层医院检验科检测项目少,响应速度慢,检测成本高,重复投入等限制。 广州某公立医院检验科医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的发展空间是探寻合作模式,一线城市大三甲的检验科实力雄厚,但是对于广大下沉市场来说,检验作为前端,设备人员投入大,怎么调动第三方医检的积极性,实现效率最大化对行业来说意义也很大。 (实习生钟秋月对本文亦有贡献)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北京赛特奥莱11月24日暂停营业
- 牛散群体积极调仓:赵建平青睐芯片、陈发树喜爱旅游、徐开东重仓煤炭、章建平“短打”光伏
- 俄乌冲突进展:普京放话闪电反击外部干预 拜登又将发表“拱火讲话”
- 快讯:股指期货延续涨势 IH、IF主力合约涨超1%
- 北证50成分指数正式发布 多家基金上报相关产品
- *ST群兴年报受关注,交易所发问:是否存在虚增利润等规避退市行为?
- 上海全市“大冲洗”进行时:消防、环卫、救援队撑起环境消杀主力军,不留卫生死角
- 特写丨从房产经纪人到社区抗疫志愿者
- 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怎么建?易会满提出三道“思考题”和五个原则
- 复星国际发布附属公司豫园股份一季度业绩 收入122.38亿元同比增长12%
- “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将进一步丰富岗位资源
- 雷蛇确定于2022年5月13日在港交所退市
- 建信金租徐大公 张佳斌:找准金融租赁发力点 提高服务实体效能
- 爱国主义者吴澍培先生逝世 国台办谨致沉痛哀悼
- 上海累计报告6岁以下儿童阳性感染者12707例 约占感染者总数的2.4%
- 下一站天王星!NASA发布未来十年重要探测任务
-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1-10月全国造船完工3087万载重吨
- 字节跳动的高管大半都在新加坡上班,张一鸣在哪儿呢?
- 因内控原因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鹏博士回应:已出具整改方案
- 广发银行2021年零售转型取得突破 零售存贷款市场份额实现“双提升”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