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明晰前海与香港的比较优势与相对定位是提升监管合作的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胡天姣 深圳报道
2月23日,专访主席作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香港学会肖耿香港证监会、国际管合关键外汇局、金融较优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明晰意见》(简称“前海金融30条”),提出三十条金融改革创新举措,前海涵盖民生金融、比对定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势相升监现代金融产业发展、位提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专访主席作加强金融监管合作等方面。香港学会肖耿香港
“前海金融30条”围绕民生金融、国际管合关键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金融较优现代金融产业发展、明晰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前海加强金融监管合作等方面,具体包括便利香港居民开立内地银行账户、便利香港专业人士执业、允许证券业金融机构在香港开展直接融资、试点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等30条措施。
对此,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肖耿教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两地监管之间的合作是“前海金融30条”的一个重大突破。“规则衔接”之下,未来双方在监管领域内开展深度合作的关键是,明晰香港与前海(深圳)的相对定位,其中包括香港离岸金融机构如何在前海等大湾区内地城市开展离岸业务。
肖耿认为,大湾区作为“一国两制”及“双循环”的衔接带,其跨境金融运作的关键逻辑是,企业跨境落地香港或前海后,不丢失在其原注册地享有的优势。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双循环”衔接带的生命力与竞争力的要义所在。
如何达至双方真正地优势互补
21世纪经济报道:与之前相比,本次“横琴金融30条”“前海金融30条”有哪些方面实现了“再进一步”?
肖耿:从两份文件中能够看出,政府和监管机构非常支持前海与香港的金融发展与互联互通。在“前海金融30条”中,有些是属于方向性的突破,有些属于具体实操方面的升级。
启动两地监管间合作是一个重大突破,也指明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金融业进一步实现了开放,其中,“允许证券业金融机构在香港开展直接融资”与“扩大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开放”也可视为在监管层面真正向前迈了一步。
但从实际操作层面,部分条例内容尚未有明显的突破性,仍属于探索阶段。如在有序探索深港私募通机制的规模与方式方面,并不是特别清晰。
然而,即便部分内容没有达到真正的框架性制度突破,在本次宣布的监管规则的支持下,未来发展的方向十分明确,会继续探索包括大宗商品在内的跨境金融领域的监管创新。
此外,在招商引资、放宽个人额度限制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突破,后续的试点情况值得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前海金融30条”中提到探索跨境金融监管,亦列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如何评价目前跨境监管的进展,哪些方面有望得到最先突破?
肖耿:在聚焦规则衔接方面,双方需要在监管领域内进行进一步合作,这其中,关键是理清香港离岸金融机构如何在前海、横琴等大湾区内地城市开展离岸及跨境业务。
内地在岸金融机构缺乏足够的离岸业务优势。相对而言,香港的金融机构,包括中资、本土、及外资都积累了较多的海外及离岸业务经验。因此,香港金融机构可以发挥的比较优势是满足内地企业与居民的离岸及跨境业务需求。未来,该领域会有很多的发展潜力,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但目前在这方面尚未出台两地合作的具体政策,需要一段时间探索与尝试。特别需要从政策角度出发,如何基于香港与前海的共同利益,探索出互补双赢的合作路径。
以地方税收为例,香港与前海还没有合作,仍各自以属地管理方式征税。在资产与财富管理领域,如何帮助香港巩固其领先的全球跨境财富管理中心地位,同时吸引更多的全球机构入驻前海。在这些方面,双方还需厘清定位、包括如何通过合适的分工、合作、及融合来创造新的财富与价值。
现阶段,深港金融交流更多的是一种“跨境金融活动”, 还未达至一个“充分发挥两地优势且互补”的阶段。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监管正在不断且持续低地推进跨境业务合作方面的制度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前海金融30条”提出要“支持香港打造资产管理中心”,此前深圳与广州也分别拟定了2030年与2050年的世界财富管理中心的发展方向。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财富与资产管理行业将呈现何种业态?
肖耿: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财富创造能力强,平均财富水平较高。但资产与财富管理业务面临不同的货币及金融体系带来的挑战。
香港、广州、深圳都表明将推进财富管理业务。其中,香港毫无疑问的是离岸财富管理中心,深圳与广州的定位主要还是在岸财富管理中心,与上海、北京的功能类似。
从发展趋势看,财富管理需要将离岸与在岸业务相结合。香港是在与内地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包括通过直接投资,积累项目、经验、与财富,获得了如今世界领先跨境财富管理中心地位。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一个较为理想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世界级财富管理中心群,可以无障碍地同时开展离岸与在岸财富管理业务。
找到前海与香港的相对定位
21世纪经济报道:深港在进一步协作中,还需要克服哪些挑战?
肖耿:深港合作的难点在于两地需要从传统制造业的合作向现代服务业合作升级。在资本项目开放与外汇管制、数据跨境流通、企业跨境运作和跨境监管等方面,两地存在系统不兼容的问题。
产业、人才与社会发展是深港合作面临的三个主要挑战。产业方面的挑战是,深港如何通过互补双赢的合作来巩固外循环,强化国际金融中心、全球供应链及前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层面的挑战是,怎样高效地吸引深港之外的全球顶尖企业、人才、资金在大湾区落地,如何避免深港间发生过度及零和竞争。而社会层面的主要挑战是,怎样解决香港因高成本导致的社会与经济矛盾,使其能轻装上阵,充分发挥两地科技与产业合作的潜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应该创立一个“深港深度合作经济特区”,划定一个具体的范围,可以包含香港实体片区和深圳虚拟片区,探索在这两个跨境片区设立企业双总部的运作机制。
21世纪经济报道:深港合作如何认清各自的定位,以进行金融领域的深度融合?
肖耿:跨境金融运作的关键逻辑是,企业跨境落地香港或前海后,并不会丧失其在原注册地享有的优势,这也是保持深港与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双循环衔接带生命力与竞争力的关键。
由此,需要明晰的是,如何帮助香港居民与企业真正能够从深港融合中发挥其比较优势,并从中受益。当人才与企业从香港进入前海后,怎样确保其可以同时利用香港与前海两个不同体制的比较优势,通过二者的互补,促使粤港澳大湾区更具竞争力,发挥双体制优势。
深港新融合之道在于:成立两地合作的经济特区(顶层设计),并试点企业设立双总部机制(底层逻辑)。即,不仅需要顶层制度创新,也需要在企业层次创新运作模式及市场激励机制。
精准的认清两地的不同之处是深港金融深度融合的关键,目的是通过精细的制度与规则设计与安排,无缝隙地将彼此优势相融合。本次的《前海意见》在这个方向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系统性的制度创新还需要时间。
(作者:胡天姣 编辑:辛继召)
(责任编辑:探索)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11月22日晚,发布公告,公司接到董事长汤丽君的通知,其于11月22日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汤丽君涉嫌内幕交易昊志机电股票,根据证券法、行 ...[详细]
-
OPPO、vivo、“小天才”联手办学,背后是浙大最“壕”校友段永平
来源:浙商杂志OPPO、vivo、“小天才”共同办学,三家企业与“中国巴菲特”段永平关系匪浅。近日,教育微信公号发文称,经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批准,广东步步高系企业OPPO、vivo和小天才共同筹办东莞 ...[详细]
-
经费要围绕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随着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科技经费的投入结构也在优化调整。在6日上午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上,科技部部长 ...[详细]
-
英国国防部5日宣布,在与美国方面密切协作下,英方将向乌克兰提供射程可达80公里的多管火箭炮系统。同一天,在俄罗斯媒体播发的专访中,俄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批评西方向乌克兰输送武器的唯一目的就是“延长冲突 ...[详细]
-
蔡徐坤解约风波再起,前东家晒多项证据追讨补偿!顶流艺人足以养活一家公司
转自:证券时报·e公司不久前,乐华娱乐、风华秋实两家公司的招股书,让大众意识到顶流艺人强大的吸金能力。巨大的利益面前,经纪公司与艺人关于合约的纠纷也不断增多。近日,蔡徐坤前经纪公司上海依海影视文化传播 ...[详细]
-
来自:金十数据全球最大债券市场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问题:美国的通胀是否已经见顶?美国国债收益率自上个月以来一直在波动,因为交易员试图判断美联储是否需要坚持一系列激进的加息举措,或者如果经济放缓到 ...[详细]
-
惨遭退市!实控人曾是“首富” 5月以来已有29家公司终止上市
文丨财联社端午节前夕,又有3家ST公司被终止上市,成为了继之后,6月的又一批退市股票。被深交所终止上市 实控人曾是辽宁首富6月2日晚间,*ST聚龙公告,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 ...[详细]
-
陕西省富平监狱原党委书记、监狱长霍峰正处级)涉嫌受贿罪,行贿罪,徇私舞弊减刑、暂予监外执行罪一案,由榆林市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经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榆林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 ...[详细]
-
“第二支箭”扩容!龙湖、金辉、美的置业三家民营房企获发债信用增进函
中国网财经11月23日讯 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官网今日发布的消息显示,在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政策框架下,出具对龙湖集团、美的置业、金辉集团三家民营房企发债信用增进函,拟首批分别支持三家企业发 ...[详细]
-
在不少人的认知中,建筑建材属于污染行业,但随着技术演进、建筑变革,行业内不少企业已经实现转型升级:用环保工艺生产绿色、新型建材产品,助力美好人居建设,成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共中央办公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