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评论:预算公开常态化有利社会监督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经济102个中央部门在同一天向社会“晒”出2022年部门预算。日报这是评论中央部门连续第13年集体公开预算,我国预算公开不断成熟深化,预算步入法治化、公开常态化、常态规范化阶段,化有会监社会公众参与也越来越全面深入。利社
作为政府年度收支计划,经济预算必须公开透明,日报以接受社会监督和约束。评论预算法对预算公开作出明确要求,预算各中央部门在每年集中公开预算,公开正是常态来自预算法的相关规定。13年是化有会监一个不短的历程,预算公开也持续呈现出新气象。
首先是依法依规公开预算,公开部门数量逐步扩大,由最初的70余家扩展到近年来的100余家。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依法依规公开预算,公开信息越来越细化,一系列收支报表全面、真实反映部门收支总体情况和财政拨款收支情况。
其次,越来越聚焦社会关切。预算公开的重要目的在于接受社会监督,不能自说自话、避重就轻,而是要充分回应群众关切。近年来,在加大预算公开力度过程中,还进一步增加项目公开数量、细化公开内容,主动将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项目公开,群众关心的很多问题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
比如,中央强调政府要过紧日子,各部门如何落实?今年,所有公开预算的部门全都对贯彻落实过紧日子压减支出等情况做了说明,特别是对“三公”经费的每一项开支进行详细说明。此外,项目支出预算是部门支出预算的重要部分,群众十分关注财政资金投向了什么项目,部门预算中也越来越多地反映项目的详细信息。
最后,越来越注重花钱的效果。群众十分关心每年预算安排的这些钱能够取得什么效果。为此,近年来各部门持续扩大绩效目标公开范围。今年,大幅增加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公开数量。比如,科技部对科研机构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管理支出、科普经费等项目列出详细的绩效目标表。公开了绩效目标,社会监督的指向更加明确,也有利于实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建立现代预算管理制度任务艰巨,难以一蹴而就。预算公开虽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需持续不懈向前推进。中央部门发挥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地方各级政府及部门的预算也要逐步公开透明。地方层级预算和百姓“身边事”关系更密切,应增强预算透明度,主动回应关切、接受监督。
除了部门预算公开,各部门所属单位预算也不能成为“死角”。不少部门有一系列下设单位,以往外界对其收支难以了解。近年来,我国逐步推进各部门所属单位的预算公开工作,对各部门所属单位预决算公开的时限、细化程度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不少单位已经晒出了账本,这项工作还需要持续深化。
预算关系国家治理。我国推进预算公开的历程表明,公开是规范、监督政府收支行为的有效途径。越是主动公开预算信息,越能实现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曾金华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焦点)
-
《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印发 主要包括八方面重要举措
中证网讯记者 昝秀丽)中国证券报记者11月23日从接近监管部门人士处获悉,《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已印发,在八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具体包括:优化制度规则体系,提升监管 ...[详细]
-
埃克森美孚逆市涨2.69% 天然气价格支撑 Q3营业利润将维持历史高位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今天10月6日)下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10月6日0到17时,上海市新增社会面1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感染者1:男性,63岁,10月4日搭乘MF8292航班、转乘HO1 ...[详细]
-
来源:华尔街见闻特斯拉周末期间消息频出,包括2022年AI日,三季度交付数据,四季度和明年扩产计划等。不过,投资者并不认可,周一特斯拉美股逆势大跌。标普500、纳指等盘中涨幅均超过2%之际,特斯拉股价 ...[详细]
-
11月22日,002594.SZ)回应界面新闻称,近期关于公司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的传言,均为不实信息。当天有媒体报道称,比亚迪计划于2023年二季度量产钠离子电池,搭载于秦、海豚及海鸥等车型。比亚迪 ...[详细]
-
这个假期,江西九江的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推出系列文旅产品和旅游线路,其中微度假旅游项目的露营和民宿尤受市民青睐。游客:这里风景很好,这种营地的帐篷方式,我觉得比较新颖,小孩子会觉得比较有趣,他们很开心。 ...[详细]
-
十年同筑滨城梦砥砺奋进新征程大连银保监局践行金融使命助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银保监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银保监会党委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工作,引领和推 ...[详细]
-
当地时间10月4日,据报道,美国财政部报告的数据显示,美国国债总额于3日首次超过31万亿美元。分析指出,尽管一些政策制定者曾经认为美国政府为抗击疫情和财政减税而举债达到创纪录水平是可以承受的,但随着时 ...[详细]
-
2022年11月2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落实工作。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潘功胜,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肖远企出席会议并讲话 ...[详细]
-
小米集团-W:耗资约2444.5万港元回购260万股公司股份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