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中央政治局会议为当前经济工作把舵定调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题:疫情要防住、疫情议经济要稳住、防住发展发展要安全——中央政治局会议为当前经济工作把舵定调
今年以来,经济局会经济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稳住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安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中央政治当前,当前定调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复杂因素,工作发展态势备受关注。把舵
29日召开的疫情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围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防住发展这次重要会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局会经济经济要稳住、稳住发展要安全,安全这是中央政治党中央的明确要求。
防住疫情 稳住经济
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全面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做好经济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至关重要。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充分体现从系统论出发推进工作,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会议要求,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聚焦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政策部署。
“这是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对于正确认识当前困难挑战,稳定发展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意义重大。”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说。
会议强调,要根据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新特点,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充分认识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会议提出,要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实施好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同时要把握好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说。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消费构成内需,是经济增长“主引擎”。会议提出,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此外,《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20条促消费“实招”。一系列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重大部署出台发力。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投资发力的重点;疫情冲击下,着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更为关键。”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说。
在关键环节上发力
做好当前经济工作,要聚焦关键环节。针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会议聚焦稳住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稳就业保民生、保通畅保运转作出部署。
超1.5亿市场主体是保就业、保民生和稳经济的关键。会议提出,要稳住市场主体,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
“中央强调当务之急是确保已出台的减负纾困‘组合拳’尽快落地显效,地方也要加大帮扶力度,通过稳住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基本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李长安说。
确保粮食能源安全是重大战略性根本性问题。会议提出,要做好能源资源保供稳价工作,抓好春耕备耕工作。在当前国际粮食和大宗商品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这一部署意义重大。
稳就业与稳物价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主要支撑。“千方百计稳岗位扩就业,确保百姓有工作、有收入。同时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保障城市核心功能运转,稳控安全生产形势。”郭丽岩说。
针对当前产业链供应链和物流领域存在的堵点卡点,会议强调,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
当前全国干线公路大动脉基本打通,运力运量指标持续向好,上海等重点地区物流保通保畅逐步好转。“各地要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政策要求,防止各自为政、层层加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说。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会议强调,要有效管控重点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这体现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考量。
房地产业规模大、链条长、涉及面广,对经济金融稳定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系统性影响。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同时提出“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两个‘支持’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各地因城施策的态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琳说,各地将更有针对性地因城施策,尤其是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这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实现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近期,资本市场震荡引发广泛关注。会议强调,要及时回应市场关切,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积极引入长期投资者,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资本市场稳定关系到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会议提出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积极引入长期投资者,将进一步从制度层面夯实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石,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说。
会议明确,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在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为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探索路径。”王军说。
(小标题)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
形势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会议强调,要坚持办好自己的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
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这意味着要在国民经济循环体系的持续提质升级中,不断提高防风险、防冲击的能力。
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从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的“硬环境”,到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的“软环境”,意见释放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的鲜明改革信号。
当前我国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既有短期因素,也有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关键还是要练好内功,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办好自己的事。
会议强调,要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回应外资企业来华营商便利等诉求,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当前我国外贸外资基本盘保持稳定,但有所承压。郭丽岩说,要持续发挥好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完备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投资者来中国投资兴业。中国将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各国提供更广阔市场机会。
形势越复杂、越要绷紧弦,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为稳定发展大局创造良好环境。会议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作为,求真务实,防止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记者安蓓、姜琳、申铖、李延霞、王优玲、张辛欣)(完)
(责任编辑:探索)
-
前易方达名将、700亿公募顶流林森奔私后首次发声:当下茅指数龙头更具吸引力!化工龙头未来三年或有大机会
由于在股票和债券两大类资产中均深耕多年,林森的投资思路框架一直被外界好奇,此次小范围采访一开始,他就开门见山谈到了自己多年沿袭的框架。林森表示:“我的投资框架比较简单,首先认清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详细]
-
不给首富面子,欧莱雅也要暂停广告投放?文章来源:华尔街见闻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由于担心在马斯克的执掌下会传播不恰当内容,化妆品制造商欧莱雅宣布暂停在该平台投放广告。随后消息被否认,但担忧并未消散。 ...[详细]
-
继前段时间“偷摸”涨价的消息引发关注后,这两天,共享充电宝充电太慢、好借难还等问题又被众多网友吐槽。陕西一位网友就表示,自己前不久租用小电充电宝一小时左右,一周后却被扣款99元。“客服表示,可能是机器 ...[详细]
-
总台记者 陈慧慧:土耳其目前已经是世界上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土耳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仅仅食品的价格年涨幅已经超过了93%。现在即便是非常普通的传统美食土耳其烤肉卷,也让很多当地人望而却步 ...[详细]
-
农行张旭光:今年前9月农行RCEP区域结算量达1600亿美元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张晓翀)11月21日至23日,2022论坛年会在北京举办。中国副行长张旭光在议题为“RCEP开年:开启亚洲合作新进程”的论坛上表示,今年前9个月,农业银行服务RCEP区域的国际结算 ...[详细]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 11月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惩治洗钱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包括一件“自洗钱”案件。这是“自洗钱”案件首次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据介绍,2020年以来,检察机关起 ...[详细]
-
北京市已有70万人参保“北京普惠保” 最高保障额度达300万元
转自:千龙网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11月1日起正式开放投保。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北京普惠健康保”作为北京市补充医疗保险,保障紧密衔接基本医保,还可以使用医保个账缴费,一年保费195元/人, ...[详细]
-
文/刘哲铭编辑/李薇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的低迷和寒气,传递到了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厂台积电身上。这个月,台积电收到最多的,就是来自苹果、高通、英伟达、联发科等客户的砍单。媒体报道,联发科砍单了20%,苹果高端 ...[详细]
-
● 本报记者 李嫒嫒“保交楼”和基建项目纷纷开工助推下,我国挖掘机月度总销量自7月以来,连续4个月同比增速为正。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26家挖掘机制造企业统计,10月销售各类挖掘机20501台,同比 ...[详细]
-
2022年11月3日,全球主要经济体将公布经济数据,需重点关注英国10月Markit服务业PMI终值,区9月失业率,美国截至10月29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加拿大和美国9月贸易帐,美国9月耐用品订单月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