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淡季不淡”?权威解读来了!需求很难支撑目前价格
炒股就看,淡季不淡权威,权威前专业,解读及时,需求全面,难支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撑目 近期,淡季不淡猪肉价格持续攀升备受市场关注。权威前什么原因导致猪价“淡季不淡”?解读后市会否继续大幅上涨? 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从国家发改委7月6日组织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上了解到,目前生猪产能总体合理充裕,需求加之消费不旺,难支生猪价格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撑目基础,近两周的淡季不淡涨价已在相当程度上透支未来的上涨空间,很难得到需求的权威前支撑。 多因素导致猪价短期快涨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最新公布的解读数据显示,6月第5周全国生猪平均出场价格为每斤9.56元,环比上涨11.7%,较3月下旬(即年内低点6.53元/斤)累计上涨46.4%,较年初上涨12.7%,较去年同期上涨17.3%。 “近两周,在市场仍处于消费淡季,供求基本面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生猪出栏价上涨超过40%。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大宗商品市场研究室主任刘志成表示,导致近期生猪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养殖企业过度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 行业人士普遍反映,自3月末猪价筑底回升以来,养殖户普遍看好后市行情,补栏、压栏和二次育肥的倾向增加。特别是6月下旬以来,随着生猪价格快速上涨,养殖压栏惜售情绪进一步加大,部分养殖户反映一些地方还出现了二次育肥争抢屠宰猪源的情况,生猪屠宰上市量减少。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周琳指出,产能回调、消费回暖、强降雨影响调运和进口减少等因素也是推动猪肉上涨的几项主要因素。 继续涨价空间不足 对于后期猪肉价格走势,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猪肉上市量增加,猪价继续上涨的空间不足,经历短期较快上涨后,或有回调可能。 从供应看,刘志成表示,目前生猪产能总体合理充裕,生猪供应虽然环比减少,但总量充足,特别是5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出现回升,总量达到4190多万头,高于农业农村部确定的4100万头的调控目标。 “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回升,意味着产出仔猪量的回升,也意味着等这一批仔猪出栏时市场的供应量会回升。”刘志成说。 周琳也称,今年1至5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已持续处于绿色合理区域,预示着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一季度猪肉市场供应是有保障的。此外,在猪价上行阶段,养殖场(户)压栏惜售只会影响短期内猪肉上市情况,导致生猪出栏体重增加、猪肉滞后上市,造成“猪不增肉增”的局面。后期猪肉上市量将相对增加,会对猪价起到一定的“削峰”作用。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最近这几天大部分养殖户已经有出栏的意愿了。”涌益咨询总经理郑丽丽表示,7月-8月天气很热,大猪的需求较低,超过140斤的大猪价格会越来越便宜,养殖户不太会把猪养到更大体重,所以前期压栏的大猪会陆陆续续出栏。”她认为,随着后续大猪出栏,7月猪价或有回调可能。 “7-8月份天气炎热,仍然处于猪肉消费淡季,通常天气转凉后猪肉消费开始增长,四季度特别是春节前才会迎来全年消费旺季。”刘志成称,目前,需求侧总体稳定,并没有出现短期暴增的情况,不支持近期的价格上涨。 “总体看,目前生猪产能总体合理充裕,加之消费不旺,生猪价格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刘志成认为。 既托底也限高 针对近期生猪价格出现过快上涨的情况,国家发改委火线出击,从研究启动投放中央储备猪肉,要求大型养殖企业带头保持正常出栏节奏,到研究加强期现货联动监管,密集释放稳价信号,引导市场回归理性。 “国家立即出手稳定市场,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及时的。国家有调控预案,有能力保障生猪市场和猪肉价格平稳运行。”刘志成表示,从国家发改委来看,总的目标是既托底、也限高,就是希望生猪价格运行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让养殖户能合理赚钱,也能让百姓吃得起。 他表示,针对近期生猪市场出现盲目压栏惜售等非理性行为,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正研究启动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地方适时联动投放储备,形成调控合力,防范生猪价格过快上涨。在监管方面,主管部门也会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现货期货市场联动监管,及时排查异常交易,强化穿透式监管,依法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以及资本恶意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生猪市场平稳运行。同时,也建议相关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带头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保持正常出栏节奏、不压栏囤货,不刻意渲染涨价氛围、制造恐慌情绪。 周琳表示,目前农业农村部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生猪生产监测预警体系,监测样本包括全国所有的规模养殖场和定点监测户,样本覆盖面广、代表性强,为后市判断提供了重要支撑。从最近一轮生猪周期看,农业农村部的监测信息对指导生猪生产起了很好的作用,行情判断准确。建议养殖场(户)关注有关部门和权威媒体发布的信息,不要盲目相信网络上的消息。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生产,保持正常的出栏节奏、顺势出栏肥猪不压栏,落袋为安。尤其是不要盲目进行二次育肥,这里面既有市场风险,也有生猪调运和混群带来的疫病风险。 编辑:张晶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元气森林唐彬森:2014年时,我们赌国家会很强大,所以燃茶把大大的“燃”字放到包装上
- 中铁十二局承包项目发生安全事故 江苏省内被禁止承揽新工程
-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董事长宋鑫人民日报撰文: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证监会:促进企业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发行上市活动
- 山西对9起煤矿涉险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78名责任人被问责
- 叮咚买菜陷入“不被信赖”风波
- 新一轮价格上涨开始酝酿 全球最大化工基地或将停运!
- 4月1日操盘必读:影响股市利好与利空消息
- 上半年西安高新区优势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值增长600%
- 2021年“大商所农保计划”案例系列报道之五:大豆收入保险为农户撑起“保护伞”
- 俄国家航天集团总经理罗戈津:因美不打算取消制裁 俄将对国际空间站伙伴合作事宜做出决定
- 六大维度读懂“蔚小理”:新势力们开始重新梳理战略思路
- 大众新任CEO:向电动汽车转型需要“正确节奏”,已制定计划重点关注在华发展等议题
- 银联商务挂牌转让旗下公司股权,称将适时启动其余类金融控股子公司的整合处置
- 俄媒:乌最高拉达通过法案禁在乌使用字母“Z”和“V”标志,俄方回应!
- 证监会:《规定》的落实将促进企业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发行上市活动
- 中远通业绩连升去年现金流转负 新能源电源顺势受挫
- 全球首届元宇宙时装周有些拉垮,“下一个金矿”会是虚拟时尚?
- 孟晚舟增补为华为轮值董事长,但未到当值期
- 5万人抢4瓶“i茅台”被指做秀 飞天茅台何时上线成焦点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