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团百年、双奥之城……高考作文试题的时代声音
建团百年、建团双奥之城……高考作文试题的百年时代声音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薛鹏报道 6月7日,除上海延期外,双奥试题2022年高考在全国各地开考。城作文据教育部统计,高考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193万,时代声比去年增加115万,建团人数创历史新高。百年 与往年一样,双奥试题高考作文题目受到广泛关注。城作文目前共有7套高考语文试卷,高考含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时代声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建团新高考Ⅰ卷、百年新高考Ⅱ卷,双奥试题还有北京、天津、浙江3套自主命题试卷。 高考作文题目往往是时代声音的回响。今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上,高考作文题目有何特点?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新时代成长下的青年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记者采访了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楼含松等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 紧扣时代主题,感触时代脉搏,建团100周年、双奥之城、疫情期间“在线”等融入考题 紧扣时代主题、感触时代脉搏是今年高考作文题目的显著特点。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身上寄托着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2022年适逢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启发高中青年思考责任与担当、勇担时代使命,成为作文题目的突出主题。 新高考Ⅱ卷的作文题,用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的相关材料,介绍了选择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典型,要求学生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浙江的作文题,以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的事例,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未来发展写一篇文章。 “建团100周年实际上是中国政党活动史上,也是青年运动史上的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集体,在过去100年中,无数青年人参与其中,为社会、民族作出巨大贡献,自己也得到成长。”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告诉记者,以建团百年相关材料引出命题,不仅是尊崇历史,也是在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理想、确立正确价值取向。 在多年参加高考语文阅卷工作的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楼含松看来,今年作文考题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现实与理想,新高考Ⅱ卷、浙江卷都围绕国家发展和青年使命理想之关联来命题,导向积极。“这些命题契合国情、关切现实,也符合绝大部分考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整体难度适当。”楼含松告诉记者。 历经7年艰辛筹备,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举办,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全国乙卷围绕“北京:双奥之城”,对比了两次举办奥运会时的比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亮点、交通支持、国家经济等信息,要求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试题以表格和数据的形式,直观呈现我国两次举办奥运会时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体现了新时代建设的伟大成就,而成长在这种发展之中的高中学生,体会更深刻,也有更多话可以写出来。”陕西省韩城市西庄中学高中教师赵博认为,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国家发展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显著特征。 融通古今资源,激发创新活力,红楼梦、围棋术语等传统文化内容成为考题亮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今年的试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育人的源头活水,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产生了不少有亮点的作文命题。 今年全国甲卷作文题目材料选自《红楼梦》,以“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情节为背景,从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让考生结合材料和学习、生活经历写出一篇文章。全国新高考Ⅰ卷的材料与围棋有关,对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进行解释,要求考生围绕“三手”谈感悟和思考。 “全国甲卷作文题取材于《红楼梦》,本身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在答题要求中融入了‘移用’‘化用’‘独创’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题旨,构思巧妙,是传承与创新的结合。”楼含松表示,今年作文题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题目比重较高,充分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资源和恒久的文化魅力,有力表明传统与当代是不可割裂的。 在陆小华看来,尽管试题运用了传统文化中的材料,但这样设置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引导学生加强阅读古典名著、学习传统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深入思考中华文明如何在当代、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思辨中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十年考题见证历史变迁,青年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在考场内外交出闪亮的青春答卷 高考是无数中国学子的共同回忆。每年高考时,“你当年高考的作文题是什么”的话题都会引起广泛共鸣。高考作文如同社会微缩景观,映照出鲜明的时代图景。回顾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试题,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脉络清晰可见。 “如今的高考作文写作,与时代的关联越来越密切。从近年来的考题看,越来越侧重青年与国家、青年与社会、青年与他人的关系,引导青年人关注传统文化,紧贴时代发展脉搏,思考责任与担当。”赵博说,同时作文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应当具备独立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青年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在考场内外交出闪亮的青春答卷,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到决战脱贫攻坚征程上倾力奉献、苦干实干,从航天发射任务中矢志艰苦奋斗、勇攀科技高峰,到冬奥赛场上兑现“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人生誓言……广大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用奋斗和拼搏,创造了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新时代青年在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全社会对高考的重视,体现的正是对青年一代的重视。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面临着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 教育机会更加均等。中国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提高了27.8个百分点,实现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发展阶段,有更多的人能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职业选择丰富多元。第三产业成为吸纳青年就业的重要领域。2020年,第三产业就业占比47.7%,比十年前增长13.1个百分点。特别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新业态,催生了电竞选手、网络主播、网络作家等大量新职业,集聚了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大量灵活就业青年,涌现了拥有多重身份和职业、多种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斜杠青年”,充分体现了时代赋予青年的更多机遇、更多选择。 发展流动畅通自由。一批又一批农村青年走进城市,挥洒汗水、奋力拼搏,安家落户、实现梦想。2020年,青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1.1%、比十年前增加15.3个百分点、高于整体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2个百分点,更多青年通过城乡之间的发展流动更好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发展跃迁。 新时代,是青年大有可为的时代。无论是考场内外,都在引导青年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迸发青春能量。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世界杯赛场内外:“浙江队”表现几何?
- 上海浦东将建立企业与个人碳账户
- 三部门联合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
- QQ被盗号后群发黄图,大批用户“社死”
- 高瓴欲清仓减持良品铺子,前三轮套现已覆盖投资成本
- 偿债高峰到达,房企借钱难,雅居乐啃下20%高息贷款
- 投行业务内控不完善被监管谈话!华龙证券上市路上问题不断
- G7对俄的新制裁毫无作用?
- 中药板块再度爆发,半导体迎来“股神”加持!坚持左侧筛选+催化剂共振,看这一资讯如何挖掘深度投资逻辑
- 高瑞东 杨康:盈利边际改善,结构分化缓解
- 动力煤:需求不及预期 旺季不旺特征显现
- 中国广电192号段正式放号:10档套餐,每月资费38元起
- 成都:大可不必抢购囤积
- 珍宝海鲜舫新一集上演:不是“骗保”也尚未沉没
- 南水北调中线扩能,将如何继续为北京“解渴”?
- 中国这十年丨五方面着力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 刘鑫自述:我会出庭,案发后已经“社会性死亡”
- 资本充足率下降,多股东股权遭质押或冻结!长沙银行该如何突破前行
- 交通运输部明确“五不得” 精准施策全力保障物流顺畅
- 北京置换补贴细则落地,新能源车销售门店客流攀升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