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定位模糊、销量下降超六成,斯柯达难以翻身
作者:潘涛PT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斯柯兴起以及国产品牌的崛起,合资品牌的定位达难销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挤压,一些品牌的模糊命运也开始迎来转折点。最新一家面临类似情况的销量下降品牌是斯柯达。
据上汽斯柯达最新销量数据,超成今年1至10月其累计销量为3.8万辆,翻身同比下滑61.32%。市场斯柯其中,定位达难10月的模糊销量仅为2953辆,同比下滑11.43%,销量下降这个数据甚至不如很多品牌一款车型的超成销量。
明锐是翻身柯斯达最畅销的车型,但1至10月的市场斯柯累计销量也仅为8593辆,同比下滑一半以上,定位达难这款车型在去年迎来换代,模糊基于大众MQB-EVO平台打造,包括外观、内饰、轴距方面都有调整;柯米克销量8290辆,同比下滑超过6成,其余车型销量更为惨淡。
这家捷克品牌在1991年被大众收入囊中,进入中国市场也已有17年。2005年4月,斯柯达和上汽大众合作开始发展中国市场,首款车型明锐2007年6月正式上市。
和其他初入中国的合资品牌类似,斯柯达曾有过一段黄金时代。2016至2018年,其销量连续三年突破30万辆,其中2018年时的销量达34.1万辆。
2019年成为斯柯达在华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一汽大众旗下子品牌捷达独立,柯斯达的价格优势不再是其独有,这让其定位不清晰的缺点被放大。也是在这一年,斯柯达销量下降17.3%。
作为大众旗下面向中低端的品牌,斯柯达车型和上汽大众采用同一平台,而且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等核心零部件也和大众共享,由于价格更低承担更多走量的任务,常被认为是“廉价大众”。
安永博智隆战略咨询合伙人章一超分析称,斯柯达销量下滑和其市场定位以及大环境有关。
“斯柯达和大众是相辅相成的补充关系,和大众有价差但在核心组件上有相同的品质。”在他看来,随着市场环境下滑,合资品牌自身面临挑战,因此斯柯达一方面受到大众下探的压力,一方面还要面对自主品牌的竞争,“两者叠加导致其本身生存空间就受到了压缩。”
“这两年产能利用率确实在下滑,特别是燃油车,因为新能源车现在已经占到1/4。这些量都是从燃油车那里抢出来的。”LMC汽车市场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志凌说。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爆发,燃油车大盘一直处于收缩状态,市场份额正被逐渐蚕食,不少头部制造商产能利用率也因之下滑。为了维护自身的市场份额,市场竞争必然加剧。
2019年销量下降后,柯斯达在2020年4月启动“价格战”,官宣对全系车型调价,价格较之前下降0.25至2.45万元。但从此后的销量数据来看,斯柯达的市场表现并没有因此扭转,并且开始逐渐失去对市场的影响力。
2019至2021年斯柯达在华销量出现明显滑坡,三年间销量分别为28.2万辆、17.3万辆和7.12万辆。如果按照今年前十个月的平均销量计算,2022年斯柯达销量将不及5万辆。在2021财年前,中国曾是斯柯达最大的单一市场,从主流沦为边缘仅仅几年时间。
在章一超看来,在新能源布局方面的滞后,也是斯柯达表现下滑的一个原因。在斯柯达逐渐告别市场主流的这几年,国内的新能源品牌开始陆续交付,向新能源转型也被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商重视起来,但斯柯达的转型节奏却不温不火。
今年8月,斯柯达公布了电气化产品的规划,包括小型轿车、紧凑型SUV和7座家用SUV等三款纯电车,时间是在2026年前。而在未来两年,斯柯达的计划是推出新一代速派和柯迪亚克,并对明锐进行改款。
事实上,传统制造商中大众一直是转型较为激进的一家,即便保守如丰田,也在近期开始重估其电气化战略。但无论从时间节点还是产品规划来看,作为大众旗下品牌的斯柯达都没有表现出紧迫感。近期,为了卖好电气化产品,凯迪拉克已经开始放宽经销商售卖纯电产品的门槛。
借助新能源的风口,自主品牌开始了一轮品牌向上,经过这几年的市场培育,已经对合资品牌形成了冲击,造成不少外国品牌陆续退出中国市场,Jeep是最新的一家。
章一超告诉界面新闻,这些品牌的下滑存在一些共性,比如品牌溢价上不去,在新能源方面布局比较滞后,尤其是原本市场份额不高,处于市场边缘的部分日系、韩系、美系合资品牌。
在中国市场,日系、韩系的衰落已是共识,美系方面较为主流的凯迪拉克、福特的表现也不尽人意。今年前三季度,凯迪拉克在华销量14.2万辆,同比下滑2成以上,同期福特中国累计销量37.7万辆,去年同期为45.7万辆,同比下降17.5%。和斯柯达相比,这两家品牌的转型都要更快,但目前在市场的情况也相当挣扎。
对于斯柯达来说,燃油车的基本盘已经摇摇欲坠,新能源车规划也相对滞后,想要扭转局面并不容易。
(责任编辑:时尚)
-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国际投资结构与机制加速演变 直接投资面临结构性调整
国际投资的结构与机制正加速演变,并给全球金融体系和投资行为带来深刻影响。2022论坛年会于11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金融街举行,11月21日晚,由中投公司承办的平行论坛“全球市场与金融发展——国际变革 ...[详细]
-
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世界机器人2021工业机器人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各地工厂中投入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数已达300万台,同比增长10%。IFR预测,疫情冲击后的机器人热潮将在2022年及未来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近期,政策频出,从保供稳价、减税降费、扩大金融和投资支持等多方面发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眼下,多地地方政府纷纷跟进部署相关稳增长工作,多个区域在稳经济、稳市场主体的前提下出台制定政策措施。从当下市场环 ...[详细]
-
11月18日,证监会确定并发布首批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名录与基金销售机构名录,首批名录包括40家基金管理人的129只养老目标基金,以及37家基金销售机构。证监会表示,后续将持续定期发布并动态调整个人养老 ...[详细]
-
近日,据河北廊坊“霸州发布”多个报道显示,廊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齐德旺,已兼任霸州市委书记。公开信息显示,齐德旺出生于1968年11月,在职大学,中共党员。他曾任廊坊市大城县县长、大城县委书记等职务。 ...[详细]
-
受出口和库存增长推动 欧元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超预期
欧盟统计局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一季度季调后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4%,环比增长0.6%。这两项数据较5月中旬发布的预估值相比有了明显的上调,当时欧盟统计局预计欧元区一季度GDP同比增 ...[详细]
-
作者:钟正生事件:国内疫情好转,近日稳增长政策相继落地,中国经济逐步回归常态。一、随着国内疫情的不断好转,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也有所缓和。从高频数据看,整车货运流量指数正逐步向历史同期水平回归,5月开 ...[详细]
-
国盛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9898)“增持”评级,预计2022-24年收入为18.6/17.6/18.9亿美元,nonGAAP净利约为4.9/5.4/5.7亿美元,目标价126港元。公司2022Q ...[详细]
-
记者6月8日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获悉,为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服务水平,服务长三角区域内人才流动、产业发展,支持职工租房需求,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 ...[详细]